最美古诗词|史上最霸气的5首诗,不信你还能找到比这些更霸气的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23 09:48:07    



《凉州词》

王之涣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王之涣《凉州词》组诗共两首,第一首是: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露出一股慷慨之气。

而这第二首,则从侧面烘托了当时唐朝帝国的强盛: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他只好无功而返。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在该诗中,王昌龄在空间描绘上,实现了长度和广度的互补。

例如“长云暗雪山”,从中可以想象当时的场面是非常壮观、辽阔的,从而交代了大环境和大视野;

还有“孤城遥望玉门关”,其中“遥望”一词,两个意象“孤城”和“玉门关”之间的距离充分体现出来。

前两句主要描写了场面的宏大,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将视线聚焦在将士的“金甲”上面,然后又通过“誓不还”一词深入到将士的内心,从中可以看出,画面非常具有层次感,既有整体也有局部,更有内心活动。

从视野上来讲,一大一小,手法灵活自如,同时将边塞地区的辽阔感、苍凉感,以及将士的内心活动充分表现。

正是在这种富有层次感的画面中,体现诗人对场面描绘娴熟的技巧,也能够体会胸襟的豪迈与深沉的忧思。



《题临安山水》

金朝·完颜亮

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当年,金主完颜亮看见柳永《望海潮》中描写杭州和西湖的“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意。

后两句非常有名: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此乃金主完颜亮立志起兵南下、一举消灭南宋、统一天下的豪壮之语。

不仅口气大,而且诗句的气势也大,“提兵百万”、“立马吴山”已是豪气干云了,更有驻兵、立马地点(“西湖上”、“第一峰”)的刻意强调,将一个不可一世的金主形象自画了出来。

读之不禁让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倒吸口凉气,膝盖为之一软。



《送毛伯温》

明代·朱厚熜(cōng)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注:

秋水:形容宝刀如秋水般明亮。

雁翎刀:形似雁翎的刀。

鼍(tuó)鼓:鼍皮制成的鼓。鼍,扬子鳄。

毛伯温,是明朝著名军事家。此诗作于1539年毛伯温出征前。

三年前,也就是1536年,安南(今越南)世孙 黎宁 派人向明世宗诉说 莫登庸叛逆之事,1539年,毛伯温率兵征讨安南,次年进驻南宁。


此诗描绘出毛伯温的英雄气概,王师的声威浩荡,用麒麟和蝼蚁作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出师必胜的信心。

诗中,“大标铜柱归来日”一句,借用《后汉书》所记 马援征交阯 竖立铜柱以标汉界 的典故,使诗作透出雄豪的气象,加以音律和畅,酷似盛唐诗歌的格调。



《七绝 咏蛙》

近代·毛主席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毛主席早年的诗词中就流露出旋转乾坤,主宰世界的霸气,仿佛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出声”。此时的毛主席虽然年轻,然而其间之豪壮霸气,岂是俗人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