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构成了地理课程的目标框架,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因此,实施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传授为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地理新课标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等等。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以地理新课程理念去整合教学资源,采取最优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整合地理教学资源
所谓整合地理教学资源,就是围绕某一地理教学目标,选取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有效地融合到地理教学过程中来,营造一种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的过程。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材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这样,教学资源由单一转向多元。教材是一种资源;学生,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实际、知识基础和思想状况,也是一种资源;教学环境包括教学设施、教学媒体,也是一种资源;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技能等等,都是教学资源。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网络、电脑、书籍等所包涵的海量数据已被大家所共享,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教师如何整合自己所搜集到的素材,让这些素材切合自己的教学内容,使自己的教学如虎添翼。因此,如何整合有效教学资源,是新形势下我们改善教学中所面临的重大的课题,它必将对我们的教育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
我认为在整合有效教学资源过程中,应把握好三个原则:
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原则。
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很多,但并不是所有资源都可以运用到地理教学中,需要做出筛选。因此,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作为取舍标准,着力发掘能够开发学生头脑和便于动手实践、能够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意的素材。同时,依据教学需要,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明确哪些应该优先,哪些是对学生更具有适应性的。
二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各地区蕴藏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各不相同,依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优势,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学校和周围已经存在或蕴含的资源,采集具有地理性、个性化的地理教学资源,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校本地理教学实用资源库,以丰富和活化地理教学。
三是合作原则。教师是对教学资源有效整合的核心力量。教师在注意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充分挖掘同事、备课组、教研组的人力资源潜力,集体备课,智慧共享,提高地理教学资源的整合水平,做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优化地理教学过程
优化地理教学过程,就是要从学生的发展实际出发,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与知识水平、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内容、运用的教学手段等设计和实施地理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身心发展。既要考虑怎么教,更要考虑学生的学,让学生学会学习。
(一)创设“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愉悦时,观察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而人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教师是课堂教学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
为此,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萌发“主角”意识。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努力构建一种新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发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去感悟,为获得结论而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促进师生的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交流的“沙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助手”、“服务者”和“促进者”。
其次、学会倾听,多角度赏识学生。教师要在育人同时,真诚地学会倾听,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探索的态度对教师提出质疑乃至争辩,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学对等”的“关系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只有这样,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不会将目标仅仅局限于知识和方法的传授上,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指导、引导学生克服心理和思维的障碍。
(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我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和积极状态。新课程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协作下通过自我尝试、自我体验、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自我实践等学习方式,去获取知识和认知总结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才能最真切的体验知识、感悟知识,才能学会学习、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是我们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被动学习的深刻反思和教育本质的回归,也体现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科学需要创新,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
高中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新教材无论从知识的编排上,还是从插图的设计上、活动安排顺序及活动方式上都体现出对学生能力培养、学法指导、自主探究精神的重视和推崇。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一种选择性态度,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是鼓舞和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巨大力量。所以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个能动的过程。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醍、鼓舞。”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方面,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动手画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常常需要把具有时空和地域因素的复杂事物表示出来。“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运用地图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看图、填图、画图、用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使地理课更加充满“地理味”。所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和看到
现象来自己画示意图,实际上就是先让学生在头脑中把所阅读的东西变成表象,然后将头脑中的表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学生要把语言描述变成表象,就必须对学习材料进行积极的加工。这种加工,不是简单地记录和记忆信息,而是要改动对这些信息的知觉,把自己所学的信息和自身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产生一个理解。很显然,学生画图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画出的示意图,就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例如,在讲《地球公转与季节》一课时,我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再根据多媒体演示地球公转的现象,在白纸上画出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侧视图和极地俯视图。然后用视频展示仪展示学生的作图,找出错误,有针对性地讲解。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观察和组织材料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读图看图作图能力,加深了印象。
第三、剖析地理原理,指导学法。自主学习不同于自学。自学是没有老师指导,自己独立学习。而自主学习有赖于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需要教师经常组织、启发、点拨、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逐步培养起来。
第四,整合知识,建立地理认知结构。如果学生能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无论对于其今后继续学习地理知识,还是进一步解决地理问题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地理认知结构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难点,然而这种思维对学生来讲是极为有益的,可以说这种地理认知结构的建立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同时这一结构的建立过程就是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灵活运用知识,建立知识线索,搭建知识间畅通联系的渠道,从而能够达到知识联系紧密、思维培养深入的目的。
三、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以结果的正确与否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课堂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思考时是否积极,小组讨论时是否投入,能否倾听别人的意见,有没有创新精神等。有的学生上课思维积极、敢于打破常规,有的学生解法比较简易、独特等等,教师应结合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地理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总之,新课程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上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整合教学资源,采取适当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过程,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自身条件,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课堂变得精彩纷呈,同时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及地理学的美感,从而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地理;人人都获得必需的地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