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从“行走的草原书屋”看全民阅读进阶之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2:59:00    

《包头日报》2025年4月22日 3版


深读 | 从“行走的草原书屋”

看全民阅读进阶之路

从起初单纯地将书籍送到百姓身边,到如今激发民众主动阅读的热情,实现与民众在阅读上的深度互动,包头市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全民阅读发展之路。


“行走”,打破知识传递壁垒

卜尔汉图镇中心集镇草原书屋开展文化活动

草原书屋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和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阵地,是涵养乡风文明、提升素质、培育人才的主阵地,更是群众学知识、长技能、增收致富的“加油站”。近年来,由于乡村人口老龄化、农民缺乏阅读习惯、文化经费投入有限、书屋管理跟不上等原因导致草原书屋不同程度存在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昆区以“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为总体目标,在巩固原有成果的基础上,以优化书屋管理机制为抓手,打造“行走的草原书屋”特色品牌,以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推动草原书屋提质增效,推动全区草原书屋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草原书屋+”模式,将草原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相结合,从单一的阅读空间转向丰富多样的文化空间。

为不断拓展草原书屋功能内涵与外延,做到“塑形”与“铸魂”并举,“富口袋”与“富脑袋”并行,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的文化服务,2024年,昆区昆河镇率先打造“行走的草原书屋”文化惠民品牌,实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

如今,和平村将部分图书带到商场里、夜市中、广场上,影响更多人加入到全民阅读行列中;南排村定期开展“小院讲书社”活动,让青年、孩子成为讲书主角,引领全村掀起读书热潮;胜利村组织开展“客厅里的畅享”读书乐享会,通过阅读红色经典,回忆奋斗历史,积蓄乡村振兴无限力量。通过深度整合草原书屋以及周边资源,梳理出文学类、科普类、经典故事类等图书移交周边内科大实验小学、宏昌学校等,定期轮换,建设“中心书房+流动书箱”,打破地域局限,让图书“动起来、活起来”。

为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让草原书屋“用起来”,昆区24个草原书屋,分别分布在昆河镇、卜尔汉图镇、昆北街道办事处,共有藏书32000余册,均配备专职草原书屋管理员。全区草原书屋悬挂统一标牌,公开管理制度、借阅登记制度、书屋开放时间、管理人员联系电话等信息,确保书屋平均每周开放不少于五天。昆区新闻出版版权局联合区新华书店定期为草原书屋管理员进行一次书屋管理专业培训,通过对图书分类、借阅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确保草原书屋管理员掌握基本图书管理知识和技能,更加规范管理草原书屋。

有相关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间,农牧民读书节累计惠及30多万人次,市、区、乡镇累计开展活动近600项。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农牧民因知识而改变生活的生动故事,也是包头在知识传播上精准化、人性化的有力见证。“行走的草原书屋”打破了知识与百姓之间的隔阂,为全民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体现了包头在文化服务领域的责任与担当。


活动,点燃全民阅读热情

孩子们正在哈业脑包“中心书房”享受阅读时光

阅读推广,活动是关键的催化剂。

为协同推进草原书屋建设与学校教育融合,积极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文明风尚,让缕缕书香走进学校、走进课堂,2024年,昆区新闻出版版权局在卜尔汉图镇哈业脑包学校、新光小学举行“行走的草原书屋”中心书房授牌仪式。2所学校内的5个草原书屋为“行走的草原书屋”中心书房流转图书700余册,涵盖儿童文学、童话、寓言、绘本故事等多个门类,能够满足学生们多样化阅读需求。中心书房的设立,也意味着正式开启图书互换活动,学生们可以将自己读过的书籍带到“中心书房”,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换,让好书传播起来,让闲置图书“活”起来。

积极探索“草原书屋+”模式,将草原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相结合,从单一的阅读空间转向丰富多样的文化空间,今年以来,昆区24家草原书屋已开展写春联、阅读分享、亲子共读、红色经典阅读、知识讲座等各类文化活动80余场,充分发挥草原书屋在基层党建和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将草原书屋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组建各类阅读志愿者队伍,以草原书屋为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将小学生自习课放在草原书屋,为学生介绍优秀适宜读物,切实提高图书实用性和草原书屋利用率。

以“行走的草原书屋”为品牌,整合草原书屋周边资源,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学校草原书屋“中心书房”,将草原书屋的900余册少儿读物、文学著作等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图书移交至学校,定期进行轮换,提高图书利用率,满足学生阅读需求。

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和不同群体的需求,以新颖有趣的形式,激发了民众的阅读兴趣。

今年以来,固阳县以“草原书屋”为核心,在各镇、社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让阅读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兴顺西镇的“智慧种养”读书分享会,吸引了众多农牧民参与。他们带着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阅读分享中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从《现代设施农业技术》《家畜防疫手册》等书籍中汲取知识,将科学理念融入到传统的种养殖过程中,不仅提升了生产技能,还培养了阅读习惯。

土右旗海子乡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积极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好书推荐”“浓浓书香伴寒假”“读书笔记展示”等系列阅读活动,吸引了500余名群众和学校师生热情参与。

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和不同群体的需求,以新颖有趣的形式,激发了民众的阅读兴趣,让阅读不再是单调的个人行为,而是成为连接邻里、促进交流、共同成长的社交活动,推动阅读氛围从浅层次的参与向深层次的热爱转变。


推广,培育阅读生活习惯

市民在新华书店包头书城享受阅读时光

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专业的阅读推广。包头通过构建市图书馆、旗县区图书馆、社区图书室和草原书屋四级联动的阅读推广模式,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民众参与阅读,打造了一支强大的阅读推广队伍。通过举办管理员培训班,大力表彰“草原书屋”先进管理员,一批扎根基层、富有热情的阅读推广人发挥着极大作用。

阅读推广人活跃在各个社区、乡村,他们组织各类读书分享会、阅读比赛、亲子阅读活动等,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民众参与阅读。他们不仅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更是阅读理念的传播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将阅读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角落。

与此同时,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新型阅读空间建设,鹿城阅立方、新华书店包头书城等书店融合了阅读、休闲、公共教育等多种功能,精心划分多个特色区域,藏有涵盖文学、艺术、科技、生活等多类别的丰富图书,有效改善了我市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更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舒适、便捷、多元的阅读环境。在这里,阅读不再是枯燥的学习,而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阅读与休闲、社交等生活场景完美融合,让阅读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联动,拓展阅读多元边界

书店一角

今年3月,包头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举办了“阅见北疆·书香文旅”主题读书分享会,活动中,包头市图书馆向局机关捐赠800册图书和数字资源库,并赠送100张免押金VIP借书卡。这一举措打破了阅读资源的传统界限,让阅读资源从图书馆走向机关,实现了阅读资源在不同领域、不同群体间的流动与共享。

这不仅丰富了机关工作人员的文化生活,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更为机关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这也是包头将阅读与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等领域深度融合的体现,通过阅读活动的开展,推动文化消费新场景的构建,进一步扩大阅读的影响力与覆盖面。这种联动模式,为全民阅读注入了新的活力,让阅读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发挥作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从人才培养到空间打造的全方位阅读推广体系,从“读好书”到“好读书”的观念与行为转变,从服务理念到实践方式的全方位创新,从满足基本阅读需求到激发全民阅读热情的跨越,昆区在全民阅读推广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也为其他地区推动全民阅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锐评

最是书香能致远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推动全民阅读不仅是提升市民精神素养的有效途径,更是塑造城市文化风貌、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之举。

在包头的大街小巷,无论是繁华商圈里安静的书店,还是温馨社区中的书屋,阅读场景随处可见。孩子们通过阅读探索未知世界,在童话故事与科普读物中激发想象力与求知欲;年轻人在经典文学与专业书籍里寻找人生方向、提升职业技能;老年人借助阅读充实生活,在历史传记与养生书籍中感悟人生智慧。阅读跨越年龄与阶层,成为滋养心灵的养分,帮助市民不断突破认知边界,塑造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个体在知识的润泽下茁壮成长。

当阅读成为一种全民风尚,城市便拥有了独特的文化标识。通过举办各类阅读活动,如读书节、阅读分享会等,将分散的市民凝聚在文化的旗帜下。大家在交流读书心得中碰撞思想火花,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进而形成包容、创新、奋进的城市精神。这种精神力量推动着包头在经济、社会等各领域不断创新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与文化软实力。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持续推进全民阅读,包头必将在书香的浸润下,实现市民素养与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向着文化繁荣、文明进步的未来阔步前行。


☆★☆★☆

策划:张建芳 周旭

记者:李春燕

摄影:常 静

部分图片:昆区新闻出版版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