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弹钢琴,楼上放音乐,邻居:我招谁惹谁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9:15:00    

编者按

起诉、送达、开庭、宣判

游刃在严丝合缝的法律程序中

他们持守裁判者的公正

做定分止争者

但人间百态 千丝万缕

岂是几本法律书文能够囊括

利益冲突 情感纠葛

历史问题 政策限制

他们要做破解难题的那把“金钥匙”

倾听、走访、安抚、调解

一点一点揭开事实真相

一步一步走进群众心里

一遍一遍叩问理想初心

个中辛苦与惆怅、欢欣与鼓舞

又岂是一纸文书能够写尽

即日起,京法网事推出

系列法官故事、民生故事

揭秘判决背后的故事

说出法官真实的心声

今天一起来看

北京西城法院法官助理

赵娟的办案故事

《楼下弹钢琴,楼上放音乐,邻居:我招谁惹谁了?》

“叮——!”

清晨的阳光刚刚撒进办公室,法官助理赵娟正翻阅着一摞卷宗,桌上电话突然响起。接起电话,听筒里传来社区工作人员熟悉又带着几分兴奋的声音。

“赵助理吗,告诉您一个好消息。”

“哎哟!我觉得我可能猜到了,是弹琴的那个纠纷吗?”

赵娟眼睛一亮,心里隐隐有了答案,这段时间一直挂心的案子,似乎有了好进展。

“弹琴那个纠纷,双方和解啦,多亏了咱们法院参与社区调解,这不就是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嘛。”

“那可真是好消息,当事人都是邻居,诉到法院也伤感情,咱们争取把类似纠纷化解在源头处!”

挂了电话,赵娟深吸一口气,一股欣慰油然而生,为充实忙碌的一天注入了新的动力。

琴声VS噪声

事情的起因得从去年8月底说起,陶然亭街道某小区710搬来了新住户,家中有两个热爱音乐的小琴童。学习钢琴自然离不开勤加练习,两个孩子每天共需练习弹奏钢琴2个小时。然而,楼上810住户对此却是有苦难言。810住户家中没有小孩,全家人都偏好安静的生活环境,自710的琴音每日雷打不动响起,原本宁静的日常便被打破。

810住户多次下楼与710一家沟通,希望双方能解决一下问题。“你们家孩子练琴的声音,我们在家听得一清二楚,实在是影响我们日常生活休息。”710却觉得自己家已经尽量注意了,“我们已经减少练琴时间了,但弹琴难免有声音,总不能不练了吧。”双方各执一词,几次沟通下来都未能达成一致。

矛盾没解决,反而愈演愈烈。810住户决定“以牙还牙”,不管楼下是否在练琴,楼上不定时播放各种曲风的音乐。这一斗气之举,却苦了隔壁809。“你们两家闹,我们怎么还‘躺枪’了,每天被噪音吵得不得安宁。”

此后,三住户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投诉噪音污染问题,社区多次上门调解,试图从中找到平衡点,“大家都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意气用事解决不了问题”。然而,各方都坚持自己的意见,710觉得孩子有练琴的权利,810认为自己有享受安静的权利,809则只想摆脱这恼人的噪音。三方互不服气,甚至多次报了警。

街道联络,法院响应

为化解居民矛盾,社区工作人员通过12368联系了西城法院,工单即刻派发至与该街道对接的党建共建支部,综审庭法官助理赵娟了解情况后前往陶然亭街道,与派出所、司法所、社区工作人员一同调解这起因弹琴引起的噪音污染纠纷。

调解前,首先要让各方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810住户态度强硬,“我家必须24小时不能听到任何琴声,没得商量,大不了起诉到法院,我也要讨个说法!”710住户听到这话,反驳道:“我们已经采取了措施,垫了隔音垫,也控制了时间,你们不讲理,一点缓和的余地都没有,我们也没法再妥协了。”最痛苦的是809住户,受到810和710的双重噪音“夹击”,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你们起码固定弹琴和放音乐的时间,缩短时长,现在这样我避都避不开”。

针对以上诉求,法官助理赵娟耐心向三住户解释了有关生活噪音标准和邻里之间相互容忍义务的法律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在居民区内,夜间噪音不能超过一定分贝,白天也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邻里之间本就有相互容忍的义务,大家都住在一个小区,应该多为对方考虑。”赵娟还详细介绍了民事诉讼程序,“如果真的起诉,后续难免要付出更多时间成本、经济成本。” 赵娟希望通过这些解释,能让各方冷静下来,认识到诉前调解程序是解决问题的好机会,从而及时化解矛盾。

有备而来,合力调解

为了这次调解,几位调解人员做足了功课。调解中,大家从弹练琴的时间及时长、钢琴的摆放位置、控制音量等几方面入手,逐一和三方当事人进行了沟通。调解人员目光诚恳地看向 710住户,纷纷提出建议:

“我觉得可以把弹琴时间固定在 16 点至 20 点之间,这个时间段孩子已经放学,又不到夜间休息时间。而且时长最好不要超过 1 个小时,这样既能保证孩子练琴,也能减少对邻居的干扰。”

“把钢琴摆放在距离楼下受影响最远的房间,并且和墙面保持一定距离,这样能有效降低声音的传播。”

“可以安装隔音设备,像隔音毡、吸音棉之类的,使用弱音踏板,控制在合理音量范围内。”

710住户听后,微微点头,陷入了思考。

对810住户,调解人员也进行了引导:“楼上邻居呢,只在楼下弹钢琴的时候播放音乐,而且尽量播放温柔舒缓的简单风格的音乐,这样双方都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对邻居的影响。”“各方互相包容和理解,邻里关系和谐,生活也舒心。”

在长达三个小时的调解过程中,赵娟和调解人员不断地在三方之间协调,耐心劝解,终于使三方能够冷静下来、理性对话。最终,三方基本达成《居民弹琴文明公约(初稿)》,均同意在此基础上与各自家庭成员商议方案,如果各自家属都同意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公约试行,如有问题随时调整公约内容。

此后社区没有再接到来自三住户的投诉。后社区主动与三方核实情况,令人欣喜的是,调解之后三方不仅未再投诉,也没有报警,也未到法院诉讼,各方已经和解。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社区致电西城法院报喜的一幕。

诉至法院容易,难的是预防化解、息讼止争。即刻响应、深入社区、凝聚合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让每一个社区都充满和谐与安宁,“先锋同行”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社会治理注入法院力量,为司法为民写下温暖而坚实的注脚。

供稿:西城法院

制作:安雪晴 汪希

审核:张磊

来源:北京号

作者:京法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