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今年是《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去世310周年。《聊斋志异》始作于清康熙初年,历时40余年成书,是中国古典短篇文言小说的杰出代表。数百年来,《聊斋志异》中的故事不断被后人改编为戏曲、电影和电视剧,探寻志怪传奇背后的人性幽微。
山东淄博多山,山中多林木鸟兽,流传着不少有关神鬼妖狐的传说。山脉延绵,中间夹一官道,商旅不绝于途,南来北往,奇闻轶事自是不少。
此地有一位教书先生,早年间曾在科举考场独占鳌头,可此后便接二连三落第,也曾南游淮扬做过幕僚,却志不在此,又到毕家教书。他就是喜欢神鬼妖狐传说的蒲松龄,于清康熙年间写下经典之作《聊斋志异》。
■ 王琳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在淄博西铺村的毕家坐馆教书。相传他教书之余喜欢在村口官道旁支起一个茶摊,摆上几碗茶水,邀请过往行人、客商喝碗茶解解渴,喝茶不收钱,但是得留下故事。从村后山林里的狐仙到远方大海中的蛇妖,万事万物皆可聊。

《聊斋志异》书影。
蒲松龄喜欢志异由来已久。在《聊斋自志》(蒲松龄为《聊斋志异》所写的序言)中,蒲松龄自述,其出生时,父亲梦到一病弱和尚走进屋中,袒露右肩,乳旁贴着一剂膏药。父亲梦醒之时,蒲松龄正好出生。更巧的是,他乳旁也长着一颗黑痣。蒲松龄出生后体弱多病,屡次科举不中,门庭冷落,只能以笔墨耕耘谋生。蒲松龄搔头自念,那病弱和尚是不是他的前生?书斋冷清,他想“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广录那些听来的鬼怪故事。
虽说“怪力乱神”为“子不语”,但是我国古代可不缺志怪文学。蒲松龄喜欢志异,对志异的历史也熟稔于心。在他心中,讲志异故事的老祖宗当数三闾大夫,屈原写山鬼、写东皇,开志异之先河;干宝有搜神雅好,苏东坡喜欢听人讲鬼故事。蒲松龄目睹世间炎凉,扼腕唏嘘,便想为临川郡王刘义庆的《幽冥录》(又称《幽明录》)续上后文。他将前半生听到的故事创作为《聊斋志异》。
喜爱志异是因为机缘,而编录志异却自有一番心曲。正是由于蒲松龄看惯了人间冷暖、世事无常,他的故事看似写鬼,却处处指向人间。很多年后,郭沫若为蒲松龄故居题写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此言甚是也。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老舍曾评价《聊斋志异》“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这句话说透了这部志怪小说能够独步文坛的原因——古往今来,中国的志怪故事着实不少,但是大多数都只是记上一笔,而蒲松龄却能循神鬼妖狐写出其性格。人们喜欢读《聊斋志异》,并不仅仅是由于那些怪诞离奇的故事情节,更是因为故事中的神鬼妖狐能与人共情。《聊斋志异》像是一面镜子,许多在人世间不好直言之事,蒲松龄都借着神鬼妖狐之口讲了出来。有文如此,也难怪清代康熙时期的“文坛领袖”王士祯对《聊斋志异》喜爱有加了。

《聊斋图说》根据《聊斋志异》绘制,创作于清代晚期。图为《聊斋图说》之《罗祖》绘画。
《聊斋志异》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狐狸。该书一共收录近500篇作品,有关狐狸的便有80余篇,这当然与淄博产狐有关。在那些自上古流传下来的志怪文字中,狐狸较其他异类自有高明之处。从《山海经》中的九尾狐开始,狐狸的身影常常穿梭于一个个志怪故事中。蒲松龄把这些有关狐狸的故事搜集起来,赋予狐妖复杂的性格。它们本是兽类,却又不似兽类,有时甚至比有些人还更有人情味。
《聊斋志异》中有一篇《狐嫁女》:明代历城殷天官少年时与朋友们打赌,要在荒废宅院里睡一晚,却不想是夜恰逢荒宅中的狐狸嫁女。殷天官一人独列于众狐之间,倒也相谈甚欢。狐狸殷勤待客,礼数周全。没想到,言笑晏晏间,殷天官为了让同伴相信这段传奇经历,竟悄悄拿走狐家一只金爵作为证物。
在很多类似故事中,蒲松龄描写狐狸,将其视为与人类相似的族群,拥有细腻的情感。在《聊斋志异》之《鸦头》中,狐妖鸦头沦落风尘,机缘巧合间遇见公子王文,一人一狐为爱私奔却惨遭拆散。故事过程虽然坎坷,但所幸有一个大团圆结局。
《聊斋志异》之《红玉》中,狐妖红玉与冯生两情相悦,却一度天各一方。在冯生家破人亡之际,红玉又重新回来帮助他重振家业。蒲松龄评价红玉称“非特人侠,狐亦侠也”。
蜃楼海市里的爱情故事
蒲松龄一生仕途不顺,除了一次宦游外,大部分时间都居于乡里。他虽然暮年成为贡生,却已垂垂老矣,未几便终老乡里。但是,人在家中坐,灵魂却能飞得很远。蒲松龄在笔下“遍览”神州大好河山。在《聊斋志异》中,很“宅”的蒲松龄将笔触伸向四海八荒。

中国邮政于2015年4月发行的蒲松龄纪念邮票。
在蒲松龄笔下,似乎万物皆可成妖。其中,最让人意想不到的便是《聊斋志异》之《白秋练》。直隶慕生乘船往返燕楚之间,夜间无聊,对月吟诗,却勾起一人相思,相思成疾,唯情可解。《白秋练》一文曲折跌宕,最令人惊讶的是故事的女主人公白秋练,竟然是一条美丽善良的白鱀豚所化。
除了神鬼妖狐之外,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还描写了很多想象中的自然景象。例如,淄博奂山的“山市”,便是于山野之间突然崛起的城市幻境,富丽堂皇,犹如一篇微缩版《阿房宫赋》,幻境烟消云散之时令人怅然若失。
《聊斋志异》中,与《山市》相似的还有《罗刹海市》,讲述了马骥和龙女在大罗刹国的故事。马骥乘船出海经商,遭遇飓风,来到大罗刹国。大罗刹国人面貌丑陋,却以丑为美,认为马骥是妖怪。后来,马骥见到大罗刹国国王,以才能被封下大夫,一日出游鲛人海市,见奇珍异宝,写《海市赋》使龙宫皆惊。最终,马骥又回到中土,结束奇幻漂流。故事虽然荒诞不经,蒲松龄化名的异史氏对此却有一段有趣评价:“显荣富贵,当于蜃楼海市中求之耳”。几百年过去了,这句话依然引人深思。
读《聊斋志异》,读的不仅仅是神鬼妖狐,更有人情世故,众多志怪故事映射了人间百态沉浮摇曳。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