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 为这场花事,菏泽拼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9:58:00    

文 | 陈明一

一座城市为了一场节会能有多拼?

四月的菏泽,牡丹倾城绽放。当2025世界牡丹大会和第34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以下简称2025菏泽牡丹节会)进入倒计时,这座以“牡丹之都”闻名的城市,从党政机关停车场全面开放到“轻微违法不罚”的人性化执法,从市委书记一线督战到市民争当“东道主”,菏泽以牡丹为笔,在“好客山东”的答卷上书写着新时代的城市气质。

近日,菏泽牡丹节会组委会办公室发布倡议书,号召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广大市民免费开放内部停车场,并提及“应开尽开,能开全开”。这一举措并非强制,而是基于城市主人翁意识的自觉行动。

值得关注的是,倡议书中提到,各开放单位需在入口显眼处设置“牡丹节会期间免费开放”标识牌,同时加强卫生保洁和安全管理,确保游客停车便捷、舒心。这种“让利于客”的做法,不仅缓解了交通压力,更让外地游客感受到菏泽的真诚与友善。正如组委会所呼吁的,菏泽市民正以文明互助的精神,为游客提供力所能及的便利,共同塑造“花样菏泽”的温暖形象。

节会未至,温情已至。菏泽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山东人的待客之道:当机关大院的栏杆悄然静止,企事业单位的门禁系统暂时休眠,一块块“免费开放”的标识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当外地游客邂逅这份意外之喜,他们记住的不仅是牡丹的国色天香,更是菏泽人眼中闪烁的真诚光芒。

4月3日,菏泽市委书记张伦带队实地调度筹备工作,从火车站到高速收费站,从人民广场到会盟台,逐一检查细节,强调要“细之又细抓好各项工作筹备”——

在菏泽火车站和高速收费站,张伦要求将菏泽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现代时尚元素有机结合,通过创新多元的氛围布置,让每一位来菏宾客切身感受到牡丹文化的魅力;在人民广场,他查看了牡丹集装箱创意街区和过街天桥建设情况,要求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力度,更好满足群众生活需要……

可以看出,这场节会不仅是文化盛事,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契机。菏泽全市上下正树立“一盘棋”意识,确保节会“办出高水平,办出菏泽特色”。

从火车站的创新布置到高速收费站的多元氛围,从人民广场的创意街区到会盟台的场景打造,菏泽正在演绎现代版的“绣花功夫”。那些被反复推敲的方案、精心打磨的细节,都在诉说着一个城市的追求:这里有牡丹一般的雍容华贵,又有城市治理的细腻入微,所谓牡丹的“金字招牌”,不过是无数个完美细节的叠加。

许多人仍记得,往年牡丹节会期间,“禁止鲁R号牌(菏泽号牌)社会车辆在相关路段行驶与停车”,以及菏泽交警针对外地车辆推出的温馨措施,收获一致好评。

今年,菏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已于4月1日起实施六条便民措施,为外地游客提供最大限度的便利。大体涵盖轻微违法不处罚(对外地车辆轻微违法或临时停车未造成拥堵的,仅纠违不处罚)、误入禁行免罚、短距离骑跨分道线宽容处理、强制保险逾期可补救(若当场纠正,不予处罚)、旅游客车不限行(允许自由驶入城区景点道路)、事故快处快赔等方面。

“执法有温度”,这种“拼”,是对节会本身的重视,也是对城市品牌、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深远谋划。

菏泽人深知,牡丹节会不仅是赏花的盛会,更是城市精神的展演。当游客带着对“国色天香”的向往而来,带走的将是整座城市的温度与气度。

总之,牡丹节会是菏泽递给世界的一张名片,而这张名片的背后,是整座城市的凝聚力与执行力。当游客漫步花海、赞叹国色天香时,他们也会记住来自菏泽人的热情与周到。一场节会一场“民心工程、民生工程”,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2025菏泽牡丹节会,注定因这份“拼”劲而更加绚烂多彩。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