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整版报道 | 贵阳一天的活力与魅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8:04:00    

从晨曦微亮到夜幕时分,贵阳这座城市充满活力与文化气息,处处都有消费场景。今年以来,贵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决策部署,以“政策引领+活动带动+环境优化”为主线,创新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消费市场呈现出“春意盎然”的蓬勃生机。

让我们跟随记者的文字,体验4月19日这一天贵阳的活力与魅力。

晨曦初露——

跟着日出唤醒味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黎娅茹

“要吃毛阿姨糯米饭,必须赶早!”4月19日5时50分,贵阳市云岩区六广门毛阿姨糯米饭摊前早已排起长龙。

老板娘动作娴熟地从锅中舀起一勺糯米饭摊开,加入酸萝卜、脆哨、白糖、花生、葱花和辣椒酱,再舀上一勺灵魂油辣椒,最后双手一握,一个油润饱满的糯米饭团便递到食客手中。

30余年来,毛阿姨糯米饭坚守“每日4锅、售罄即止”的规则。保证限量供应的糯米饭,以传统的配方留住食客记忆中的味道。不少熟客会特意加1元添几粒脆哨,让软糯中多份酥脆的惊喜。“这是贵阳最道地的味道,来晚了就会错过。”队伍中的老食客感叹道。

“一口下去,咸、甜、辣、脆、糯交织在一起,让人回味无穷,这口美味即便起早排队也值得,下次来贵阳还要来吃。”重庆游客王先生一口咬下去,腮帮子鼓囊囊,忍不住感叹。

广东游客胡女士专程排队购买了10多份糯米饭,直言“这是来贵阳必打卡的早餐”。“我喜欢吃糯米饭,刚尝了一下,味道层次丰富,咸甜辣香融合得很巧妙,相信同行朋友也会喜欢。”她笑着说。

贵阳的早餐可不止糯米饭。在云岩区护国路街道两侧,牛肉粉、肠旺面、豆腐圆子等早餐店林立,店内食客满座。

南门口肠旺面店内就餐的食客。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黎娅茹 摄

在南门口肠旺面店内,师傅熟练地将面条抖散,放入沸水,搭配用猪骨、鸡骨等食材精心熬制而成的汤底,再浇上肥肠、血旺、脆哨,最后淋一勺秘制红油,色泽红亮,香气扑鼻,瞬间点燃清晨的味蕾,让食客停不下筷。

肠旺谐音“常旺”,肠旺面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贵阳人生活的一部分,承载着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南门口肠旺面工作人员张泽仪说:“肠旺面作为贵阳特色小吃,其制作技艺被列入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肠旺面我吃了10年,已成了习惯,只有早上吃了一碗热腾腾的肠旺面,一整天才得劲。”在贵阳定居10年的浙江人叶伟琴用筷子夹起碗中脆哨,咬下时“咔哧”一声脆响。

“一颗豆子圆又圆,推成豆腐卖成钱。人人说我生意小,小小生意赚大钱。”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唱的便是雷家豆腐圆子。

在南门口肠旺面对面,百年老店雷家豆腐圆子因其外酥内嫩的口感俘获了一批批食客。

家住护国路附近的杨阿姨是雷家豆腐圆子的头号粉丝,“早上吃粉喜欢搭配一份豆腐圆子,撕开金黄酥脆的外皮,灌入折耳根辣椒蘸水,这样的早餐仍保留着儿时的风味。”

从百年老店到街边小摊,贵阳早餐以最朴实的味道,串联起食客味蕾的记忆与城市的温度。正如贵阳市民所言:“吃一碗粉、啃一坨糯米饭,贵阳的早晨才真正开始。”

日轮当午——

购物中心客如织

13时,贵阳市观山湖区世纪金源购物中心内人潮涌动。人们穿梭于商铺之间,或挑选新装,或驻足休憩。作为贵阳商业升级的重要载体,观山湖区近年来通过引入优质品牌首店,持续激发消费潜力。

今年3月,主打中式古典的“lilinimen”与融合东方美学,提倡自然简约的“TATOO”相继入驻观山湖区世纪金源购物中心,为商圈注入新鲜血液。

世纪金源购物中心。(世纪金源购物中心企划部供图)

在lilinimen门店,水墨晕染的旗袍与改良汉服相映成趣,一位年轻顾客正对着试衣镜整理衣襟。“这两年很流行这种中式设计,既有文化感,又不失日常穿着的实用性。”从事金融行业的李女士表示。

据悉,该品牌创立在江苏,首次入驻贵阳,首店选址落地的商圈,品牌方经过了周密考量。

“世纪金源购物中心客流稳定,定位中高端,与我们追求文化质感的目标客群高度契合。”店长周杰透露,自3月29日开业以来,门店日均营业额稳定在8000元左右,周末单日客流量可达百人。商场为新品牌量身打造线上线下联动宣传,吸引不少新会员。

与之相隔不远的TATOO门店则呈现出另一种美学表达,简约淡雅的长裙、衬衣陈列有序。

店长陈洪莹表示,3月18日开业后,日均营业额达4000至5000元,午间及傍晚时段客流尤为集中。店内收银台后特设的LED屏成为亮点,循环播放的新品展示让顾客进一步了解流行趋势,“过去怕不懂时尚,总纠结该买哪一件,现在跟着新品来选肯定没错。”正在挑选的顾客陈女士说。

世纪金源购物中心运营负责人透露,首店不仅带来客流增长,更通过差异化定位形成互补效应,既有“lilinimen”的文化深耕,也有“TATOO”的细分突破,众多品牌的入驻,共同构成多元消费场景。

两家首店的落地,折射出观山湖区打造“首店经济示范区”的深层逻辑。政府通过租金补贴、审批绿色通道等政策,配合商场精准的业态规划,已吸引多家区域及以上级别首店入驻。

日影西斜——

咖啡地图勾勒新潮社区

16时,贵阳市云岩区堰塘街,在碗饵糕、洋芋粑一众小摊包围下,面积不到10平方米的SeekSeeking咖啡店挤满了人,记者买了一杯四季奶咖,转身出门都有些困难。

堰塘街的SeekSeeking咖啡店外游客众多。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唯 摄

这是一间隐匿于居民楼内的社区咖啡店。“出租车师傅还问我们,咋会找到这种犄角旮旯的地方。”从重庆专程过来尝鲜的游客彭慧告诉记者,这家店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很出名,“搜索贵阳咖啡、贵阳下午茶等关键词,提及这家店的帖子多达3万条。”

记者在店里看到,一些打扮精致的年轻人在觅得一杯咖啡满足味蕾之外,还会拿出手机拍照打卡。“每逢旅游高峰期,门店里90%都是外地游客。”该店主理人陈枭龙介绍,店里生意最好时,一天要做500杯咖啡。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咖啡+”消费场景在贵阳出现,咖啡+后备箱、咖啡+宠物、咖啡+阅读、咖啡+公园等,成为年轻群体热衷的消费方式。“2022年,我们尝试做‘咖啡+汉堡’双品类,采用贵州关岭牛肉制作的汉堡,一经推出,大获好评。”陈枭龙介绍,如今汉堡的销售额占据了门店营收的一半以上。

不少游客表示,堰塘街是体验贵阳慢生活的窗口。“左手端碗豆腐果,右手拿杯咖啡,潮流与传统的交融,贵阳人的松弛感很足。”广东游客林女士说。

贵阳的下午茶时光不仅体现在咖啡店下沉社区。商圈、写字楼不起眼的露台也别有一方天地,三五成群的顾客闲坐聊天,看看风景吹吹风,成为“逃离”都市繁忙节奏的据点;一直在探索创新的贵阳本土茶饮品牌“去茶山”尝试在奶茶中融入刺梨、糯米以及铜仁抹茶等贵州本土特色元素,品尝后的顾客为之惊喜……

翻开贵阳“下午茶地图”,新玩法、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接连上新,游客新鲜感不断刷新。

暮色四合——

以旧换新点燃消费热情

18时,苏宁易购(金阳世纪城店)的人流渐渐增多,销售王登强正向顾客介绍补贴政策,“今年以旧换新政策首次将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C数码类产品纳入购新补贴范围,单价6000元以下的手机可享15%补贴,最高立减500元。”

说话间,顾客刘丽以4000多元入手了一款原价5000多元的品牌手机,直呼很划算,“老早就看上这款手机,当时嫌贵,这次有了补贴决定拿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朱迪 摄

自“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贵阳市抢抓国家、贵州省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机遇,政企携手推进,让更多优质商品走进了消费者的购物车。苏宁易购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深度参与其中,今年以来,该店的空调、嵌入式冰箱、手机电脑等品类销售额大幅增长。

“一季度我们门店销售收入1800多万元,其中以旧换新订单占比达90%以上,而3C产品(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三类电子产品)在以旧换新订单中占比则超40%。”苏宁易购(金阳世纪城店)店长陈俊雨表示,门店部分区域正在重装升级,将在4月30日开业,希望能为顾客带来更直观、更全面、更实惠的购物体验。

政策加码激发的消费新活力同样席卷了电动自行车门店。在观山湖区的爱玛电动车(北京西路旗舰店),进门购车及咨询的顾客同样不少。

“顾客登录‘一码贵州’平台实名认证,输入旧车的信息,领取消费资格券,就能享受到600元到800元不等的购车优惠。”老板付峰源展示了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的基本流程。

付峰源以店内一款原价3999元的电动车为例算了一笔账,叠加补贴和旧车置换后,顾客仅需花2000多元即可购新,“‘一码贵州’平台的补贴申领秒批到账,顾客可清楚查看折扣优惠,操作便捷。”他透露,此项活动开展以来,店铺月销量能达90至100台,同比以旧换新开展前增长了约30%。

持续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升级,贵阳市以政策为牵引、企业为主体、平台为支撑,通过“补贴直减+场景升级+服务优化”组合拳,鼓励企业创新消费场景,提升服务体验,有效激发市民的消费意愿。今年一季度,全市消费品以旧换新直接拉动汽车、家电、家居销售额70.90亿元,占全省50%;申报以旧换新补贴7.22亿元。

华灯初上——

人潮涌动处满城烟火气

19时,贵阳市云岩区民生路好吃街一片火热。蒸腾的热气裹挟着关东煮的鲜香、烤翅的油香、钵钵鸡的红油辣香,在夜色中氤氲成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民生路是老城区的‘人气担当’,晚上和节假日人挤人。”商户刘星忠的烤鸡店自好吃街开街便扎根于此,每日9时他便开始备料,18时左右迎来客流高峰。手机外卖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他笑着告诉记者:“平时日营业额2000多元,节假日直接翻倍。”

新印1950夜晚人头攒动。(云岩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来贵阳,怎么能不尝尝‘三嬢厕所馒头’?”摊位前,店员正热情地向顾客介绍:“我们普通素馒头夹了海带丝、三丁、豇豆、萝卜干、折耳根,还能加鸡蛋、脆哨、卤肉……”作为贵阳“网红”小吃的代表,三嬢厕所馒头即便在晚上仍是食客必打卡的“硬通货”,日均销量轻松破百个。山东游客蒋碧莲举着手机边拍边笑:“刷到过无数次,今天终于吃上了。”

夜色渐深,20时30分的南明区青云市集人来人往。市民苏婧与朋友在“花香”摊位前挑选着花束。“吃完火锅散步,被门前的标语击中——‘花点时间,与生活美好相遇’。”苏婧轻抚花瓣,笑意盈盈。

一旁,花店负责人王晓雪正将“好事发生”“见花遇喜”贴纸装饰在花束上。她透露,近来订单量增加,夜间客流“小高峰”几乎天天都有,很多顾客一买就是几束。

夜色沉沉,22时的贵阳越界影城检票口依然排起长龙。“吃完晚饭后和家人看场电影,这才是生活。”“IMAX厅的沉浸感太棒了!”“《哪吒2》必须来打卡!”……言语间,观众的观影热情如潮水般涌动。

“《哪吒2》排片到四月底,周末场次几乎‘秒空’。”上影越界影城贵阳区域经理冯志鹏指着售罄的屏幕介绍,每日下午6点开放5天后的场次,周末黄金时段仍一票难求。

贵阳的夜晚从不止于美食与光影的狂欢。近年来,贵阳市高度重视夜经济的发展,相继出台《贵阳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贵阳贵安加快“流光溢彩夜贵阳”建设推动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措施,为夜经济的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从青云市集的热闹喧嚣到太平路、民生路的时尚潮流,再到花溪十字街、新印1950的文艺范,贵阳的夜经济以“烟火气”为底色“潮流范”为亮点,通过政策驱动、场景创新与文化赋能,形成了集美食、购物、娱乐、文旅于一体的多元化消费生态,成为城市经济新亮点。

子夜未央——

“不眠之城”24小时不打烊

“老板,买瓶矿泉水。”“要3串牛肉丸。”深夜23时30分,观山湖区龙泉苑小区门口的凯辉24小时便利店人来人往,不少顾客正在选购商品。从零食到鲜食,从饮料到酒类,再到生活用品,这个仅有20多平方米的小店有几千余种商品。

夜色深沉,然而徜徉在夜生活的人却不少,这得益于贵阳市不断升级的新“夜”态、新场景。

市民在便利店购买商品。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欣 摄

在该便利店门前的白龙洞路,沿街灯火通明、霓虹闪烁,烤小肠、肉饼鸡、纸包鱼等美食香味四溢,人们呼朋引伴,举杯畅饮;烧烤店、火锅店人声鼎沸,热火朝天,市井烟火气随处可见。

“大多数小卖部晚上都关门了,我们24小时营业,晚上正是生意好的时间。”该便利店店长冉诗禾介绍,店内烟酒、饮料、零食晚上很好卖。

居住在龙泉苑小区的杨依然说:“上完夜班回家,我一般都会来便利店买关东煮,又方便又好吃。”

近年来,随着贵阳夜经济的发展,24小时便利店占地面积小、24小时营业、离工作家庭空间近,可满足消费者即时需求,越来越受欢迎。

截至2024年底,贵阳贵安便利店门店数超1600家,带动消费超30亿元。大街小巷一家家小小的便利店不仅托举起了城市的“大民生”,更促进了新零售行业发展,激发出贵阳贵安的消费新活力。

“围绕成熟商圈、商街,贵阳还将加快提升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吸引力强、外来游客必游必玩的夜间消费新地标。围绕八大‘夜筑城’工程(夜尝筑城美食、夜游筑城美景、夜购筑城好物、夜娱筑城潮玩、夜品筑城雅韵、夜宿筑城雅居、夜享筑城健身和夜赏筑城光影),积极培育创新‘夜食、夜游、夜购、夜娱、夜读、夜宿、夜体、夜赏’等新业态,丰富夜间经济产品供给。”贵阳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4小时“不打烊”的书屋、便利店,以及影院、酒吧、KTV等场所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全天候服务,奏响了一首别样的“不眠曲”。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黎娅茹 刘娟 杨唯 朱迪 高伟 何欣

编辑 罗昌

二审 杨唯

三审 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