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学科融合创新!贵阳信息科技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深化交流合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3:35:00    

4月24日,材料工程领域学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原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校长西拉姆·拉马克里希纳教授,应邀莅临贵阳信息科技学院,以“纳米技术赋能未来生活”为题开展学术讲座。

讲座现场。刘荣璇摄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吴仕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食品工业处处长张凤,学校副理事长、泰豪产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军,校长唐建荣等出席会议。作为贵州民办高校首位到访的院士级学者,此次交流通过学术讲座、实验室考察及合作研讨,推动纳米科技跨学科融合创新。

学术讲座:解码纳米技术的多维度创新

讲座在该校图书二楼报告厅举行,副校长罗卫东出席并主持讲座,讲座吸引了智能工程系、健康管理系等200余名相关专业的学生参与。

讲座现场。刘荣璇摄

罗卫东表示,拉马克里希纳教授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跨学科研究领军者,致力于将纳米纤维与纳米材料的多维度响应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这场交流给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激发更多创新思考。

讲座中,拉马克里希纳教授系统介绍了纳米纤维电纺技术的核心原理与研究进展。他从电纺技术的基础机制切入,详细阐述了溶液参数、环境条件对纳米纤维结构的调控作用,以及该技术在生物医学、能源材料等领域的重要应用价值和突破性应用。教授强调跨学科协同创新是突破技术转化的关键,指出纳米技术与人工智能、生物学的深度融合,将推动健康医疗、清洁能源、生态保护等全球性挑战的解决方案从实验室向产业化跃迁,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范式。

回答互动。陈志恒 摄

问答互动环节中,三位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就讲座内容提问,拉马克里希纳教授结合自身研究经历,从专业角度耐心解答并提出个人见解。

深度交流:纳米实验室参观与学科融合研讨

下午,拉马克里希纳教授参观了该校纳米与分子材料产教融合重点实验室、双创中心的前沿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室,对学校在纳米材料制备、刺梨超分子功效产品的开发、工业设计领域的成果,特别是斩获国际大奖的创新项目表示高度认可,肯定了学校在产教融合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探索,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

参观工作室。贾高懿 摄

随后,纳米科技项目合作座谈会在阳明书院会议室召开,由副校长罗卫东主持。

作为贵州民办高校有史以来首个到校讲学的国外著名院士级别学者,学校希望与拉马克里希纳教授深入交流,通过此次机会加强双方友好合作,助力学校发展。

校长唐建荣代表学校授予拉马克里希纳教授聘书,聘请他为该校“启新杰出教授”,邱军赠予拉马克里希纳教授由该校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制作的肖像剪纸作为纪念品。

颁发聘书。贾高懿 摄

赠予肖像剪纸。

会上,吴仕华肯定了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对贵州省产业经济做出的贡献,介绍了贵州省产业经济的基本情况和特色优势,表达了他希望贵科院与拉马克里希纳教授能够以此次会面为契机,开启全面深化合作:先建“纳米+中医药+人工智能”方向的省重点实验室,从贵科院有技术优势的纳米工艺刺梨系列产品开发入手。

双方围绕“人工智能、中医药、纳米科技交叉融合”展开研讨,达成初步项目合作意向。双方将合作建立纳米科技-中医药-人工智能三者融合的从省级到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提升该校科研竞争力与办学特色,吸引优质产学研合作资源,增强社会认可度,有力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学校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转型。在政策指导下,项目依托贵州中医药自然资源优势,发挥人工智能潜力,结合纳米科技前沿技术,打造全新生态产业。

参观校园。贾高懿 摄

此次交流标志着该校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在纳米科技领域合作的深化。双方将以“优势互补、需求导向”为原则,推动纳米技术在中医领域的实际应用。校领导表示,期待通过跨学科协同,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解决人类健康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议题贡献智慧。

特约通讯员 巩梦琪

贵州教育报记者 王军

编辑 皮亚丹

二审 贺韬

三审 刘钢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