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要小梦:“河南织女” 织造未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3:22:00    

原标题:“迎国赛豫出彩·技能向新行”系列报道之四(引题)

“河南织女” 织造未来(主题)

河南日报记者 王向前

35岁的河南人要小梦,又将实现一个大梦想——成为全国劳动模范。不久前公示的全国劳动模范拟表彰对象名单中,就有她的名字。

机声隆隆,纱锭旋转,一束束粗纱经过现代化纺纱机的加工,变身为缠绕在纱锭上的一根根棉线。4月7日下午,记者走进河南省鑫晟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前纺车间,粗纱挡车工要小梦正在智能粗纱机前巡检,她一个人要维护3台粗纱机运转,一桶棉条快用完了,赶紧续上新的,发现有粗纱断头了,以最快速度接上。

粗纱工序是纺纱生产前纺工序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运转中的棉条粗纱容易突然断开,如何最快最好地把它规范接起来非常关键。

“机器是智能的,有问题了会提醒我们,但换粗纱、接断头它完成不了,只能靠我们工人。”要小梦说,粗纱工序工作强度大、环境嘈杂,要求挡车工具备高度的专注力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考验的是眼疾手快,要又快又好续接断头,确保生产连续运行。

“你的技能水平咋样呢?”记者问。她笑了:“生产标准要求在120秒内接5个断头,我早就实现了在60秒内接5个断头,节约一半时间。”

要小梦的出色技能得益于“技能河南”建设的深入推进。

作为传统支柱产业,我省的纺织产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形成了包括纺纱、化纤、织布、印染、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机械等在内的较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在我省着力培育壮大的“7+28+N”产业链群中,现代轻纺是七大万亿级产业集群之一,纺织服装是重点产业链。

然而,全省纺织产业也面临产品附加值低、人才短缺等问题与挑战。如何消除短板强化优势?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重要一环。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我省以“技能河南”建设为主要抓手,围绕纺织、印染、化纤、服装设计、服装加工、皮毛制作、鞋帽制作等细分领域,通过技能和创意设计能力培训、建立多元化评价激励体系等,加快打造“河南织女”人力资源品牌,积极为全省纺织行业输送技能人才。

勤奋的要小梦,乘着政策东风,走上了技能成才之路。她刻苦钻研业务理论知识,虚心向老师傅请教,操作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很快在同批进厂人员中脱颖而出。

同时,她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和技能比武活动,在竞技和学习交流中不断提升技能水平。2019年,在河南省粗纱操作技能大比武中,她凭借过硬技术和稳定发挥,以优异成绩一举夺冠。

“职业技能竞赛是培养、选拔、评价、激励技能人才的有效手段,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平台。”河南省人才学会会长王文成教授说,“我省积极发挥技能竞赛引领示范作用,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技能培训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为广大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舞台。”

技能水平提高的要小梦,开辟了实现梦想的新天地。2022年,“要小梦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公司成立,她带领大家一起学技术、提素质,“要小梦工作法”等创新成果大大提高了接头效率,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稳定性。2024年,她获得技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收入也增加了,每个月能多领几百元的职业技能等级补贴。

要小梦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当选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学无止境,我要继续勤学苦练,持续提升技能,争取在工作中取得更大成绩。”要小梦说。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