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各地移风易俗过“清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10:47:00    

我省各地移风易俗过“清明”

弘扬社会新风 倡导文明祭祀

4月4日,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两名学生向烈士墓敬献鲜花。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高珊)连日来,我省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倡导生态安葬、绿色祭祀,积极弘扬社会新风,营造安全、文明、绿色的清明祭扫氛围。

移风易俗,宣教先行。

日前,一场以“移风易俗倡新风 文明祭扫寄哀思”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在大名县崇德广场举行。设立咨询台,摆放文明标语展板,发放倡议书……活动中,志愿者向过往群众宣传讲解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劝导采用文明、安全、节俭的方式祭奠故人。现场群众纷纷在活动条幅上签名,承诺从自身做起,坚持文明祭祀寄哀思。

宁晋县通过村规民约讲述活动,让村民成为文明新风传播者。3月31日,大陆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举办“双争有我·说说咱村那些事儿”村规民约讲述活动。村民们一同观看移风易俗宣传短片,听村干部分享“喜事新办、白事简办”的鲜活案例。

“您好,现在提倡绿色祭扫,您带来的纸钱可以到我们这里更换鲜花,用鲜花祭奠故人,文明又安全。”日前,曲阳县开展多种形式的清明节主题活动,志愿者们走上街头,用鲜花替换群众带来的纸钱,并向他们耐心讲解文明祭祀的重要性。

生态安葬是移风易俗的重要实践。

不久前,一场特殊的安葬仪式在河北省双凤山陵园举行,40余位逝者的骨灰被免费安葬于公墓花坛中。“公益花坛葬”是一种节地环保的安葬形式,逝者骨灰被盛放在可降解的骨灰坛中,安葬于花坛之下,随着时间流逝,骨灰坛与骨灰自然降解,回归大地。

今年,我省持续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承德、廊坊、衡水等地围绕节地生态安葬展开了积极探索,先后推出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多种安葬方式,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推动形成文明健康、节地生态安葬新风尚。

各地在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同时,不断探索推出智慧殡葬平台,通过网络技术,为群众提供网上祭扫空间。

张家口市殡仪馆、市人民公墓在微信公众号创建网上纪念馆。家属可在祭祀平台为逝者创建专属网上空间,既能上传逝者生前照片、文字、视频等资料,也可通过向逝者敬献鲜花、水果等虚拟祭品,模拟传统方式祭祀。

唐山市殡葬事业服务中心构建“线下+云端”立体追思空间,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设虚拟纪念馆,供群众线上追思,已累计创建数字纪念馆1900余个。

推进移风易俗,离不开榜样示范带头。

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衡水市发布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提倡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践行文明新风,带头革除陈规、涵养家风,让清明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张家口市桥西区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邀请老党员、村党支部书记等登台讲述“厚养薄葬”“抵制高价彩礼”等身边故事,将书面政策转化为家常话,激发群众共鸣。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从宣讲教育到生态实践,从党员干部带头到群众自觉参与,这个清明,全省广大群众以绿色之约守护家园净土,用实际行动谱写移风易俗新篇。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