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晨起下床就晕倒 竟是帕金森病导致 专家提醒:帕金森病患者血压异常应早发现早治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22:34:00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4月11日讯(记者 李方芳 通讯员 高莹)中国帕金森病患者总数约为270万至300万,占全球患者总数的近一半。据2023年的研究数据显示:在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患病率约为1.7%或更高,按此比例估算,患者数量可能超过300万。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预计203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30%),帕金森病患者数量可能在2030年达到500万,成为全球患者最多的国家。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牛建平主任介绍,帕金森病作为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常合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其中血压异常是非常常见的,特别是在中晚期患者中非常常见。尤其是合并直立性低血压患者夜间或平躺时血压升高,常在平卧时出现剧烈头痛,甚至发生脑血管意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骨折及脑血管意外等危险状况的发生。由于帕金森病患者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的血压异常临床表现多样,患者对帕金森病合并症认识上又不足,部分症状易被忽视或误诊。因此,常常导致危险已经发生,才到医院就诊,给患者及家庭已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患帕金森病7年

她多次跌倒险骨折

居民赵阿姨患有帕金森病7年,高血压病多年。1年前经常出现头晕、乏力,进食后嗜睡,从床上起来下地去卫生间途中跌倒3次,虽没有造成骨折等意外,家人也吓得不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就诊后医生考虑患者由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存在直立性低血压、卧位高血压、餐后低血压以及血压波动,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帕金森病药物,减少了左旋多巴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剂量,停了长效降压药,改为短效降压药卡托普利,嘱其在收缩压超过170mmHg时服用,在晨起血压偏低时适量补充淡盐水,如果血压低至80/50mmHg以下,可以根据血压升幅的程度,加服米多君半粒或一粒;同时注意缓慢改变体位,如从卧位到坐位站立时,不要急着起来,停留1-2分钟,在床上活动活动手脚,再站立,站立行走时配合使用弹力袜或腹带,减少血液淤积在下肢和内脏。对于餐后低血压,嘱其调整进食次数,分次少量进食,避免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孙阿姨的这些症状都得到改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帕金森病伴发血压异常

表现多样危害很大

那么,帕金森病的血压异常有哪些临床表现呢?作为帕金森病患者或家属应该如何发现患者存在血压异常的情况,及时就医,避免意外的发生呢?

牛建平主任提醒,帕金森病的血压异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只以一种异常为表现,也可以多种异常相伴存在。

一、直立性低血压(OH):典型的相关症状是由脑灌注不足引起的,最常见的表现是头晕或眩晕,尤其在站立、起床或久坐后突然起身时出现,又称为“体位性头晕”,伴有视物模糊,可能出现短暂黑矇或视野狭窄,站立时出现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常有乏力或突发下肢无力导致跌倒,而被误诊为步态障碍或冻结步态。直立性低血压还有一些更加容易被忽视的非典型症状,比如颈部或肩部疼痛(又称为“外套架样疼痛”)、胸闷或气短、嗜睡或精神萎靡等,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特别是中晚期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警惕是否合并直立性低血压,做一下卧立位血压测定就可以明确。约30%-50%的直立性低血压患者无主观症状,但血压监测可发现收缩压下降≥20 mmHg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需警惕隐匿性风险,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经常测量卧立位血压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发现这些隐匿性风险。

二、卧位高血压:帕金森病患者大多都是中老年人,除帕金森病外,常常合并有高血压病,因此直立时血压低,平卧时血压高在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中是很常见的症状,典型的症状就是夜间或平躺时表现剧烈的头痛,以枕部或前额胀痛为主,晨起多见,与夜间高血压相关。这类患者往往夜尿增多,频繁起夜,心悸或出汗增多,也是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容易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由于帕金森病患者常合并其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排尿异常(尿频、尿急)、出汗异常(多汗或无汗), 临床上常常会误诊为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忽略了卧位高血压,因此,养成傍晚和睡前监测血压的好习惯,可及早发现、干预,从而避免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三、血压变异性增加:其临床表现特点就是波动性症状:同一日内直立性低血压症状与高血压相关症状交替出现,如早晨头晕、夜间头痛。血压变异性增加常与药物相关性波动有关,多巴胺能药物(如左旋多巴)可能诱发或加重血压波动。

四、特殊场景下的血压异常表现: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餐后低血压,每餐进食后30—60分钟出现头晕、乏力。也会在运动后诱发低血压,导致运动耐受性降低。所以出现这类症状时,要想到可能是低血压所致。

五、隐匿性直立性低血压:部分患者仅表现为“剂末现象”恶化,与药物无关的症状波动,也容易忽略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建议要养成卧立位血压测试的习惯。测量方法:卧位休息5分钟后,分别于站立1和3分钟重复测量血压,必要时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

直立性低血压还有一些更加容易被忽视的非典型症状,比如(又称为“外套架样疼痛”),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特别是中晚期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警惕是否合并直立性低血压,做一下卧立位血压测定就可以明确。约30%-50%的直立性低血压患者无主观症状,但血压监测可发现收缩压下降≥20 mmHg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需警惕隐匿性风险,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经常测量卧立位血压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发现这些隐匿性风险。

六、卧位高血压:帕金森病患者大多都是中老年人,除帕金森病外,常常合并有高血压病,因此直立时血压低,平卧时血压高在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中是很常见的症状,典型的症状就是夜间或平躺时表现剧烈的头痛,以枕部或前额胀痛为主,晨起多见,与夜间高血压相关。这类患者往往夜尿增多,频繁起夜,心悸或出汗增多,也是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容易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由于帕金森病患者常合并其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排尿异常(尿频、尿急)、出汗异常(多汗或无汗), 临床上常常会误诊为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忽略了卧位高血压,因此,养成傍晚和睡前监测血压的好习惯,可及早发现、干预,从而避免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七、血压变异性增加:其临床表现特点就是波动性症状:同一日内直立性低血压症状与高血压相关症状交替出现,如早晨头晕、夜间头痛。血压变异性增加常与药物相关性波动有关,多巴胺能药物(如左旋多巴)可能诱发或加重血压波动。

牛建平主任提醒,帕金森病中晚期患者伴发血压异常的表现多种多样,危害很大,容易被忽视,由于个体差异处理也略有不同,及时发现更加重要,对于中晚期的帕金森病患者来讲,定期到帕金森病多学科诊疗门诊就诊,接受全面评估,可及早发现,及早进行正确的干预,可以避免像心脑血管意外及骨折等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

来源: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