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限生命为乡亲们做点实在事” ——记沅陵县司法局凉水井司法所司法助理员曾祥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22:02:00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毅 通讯员 彭杰

“这几年老得快,有次到村里调解,一个70多岁的爹爹拉着我喊‘老哥’呢。”谈笑间,49岁的曾祥伟往嘴里塞下一把抗排斥药。

这是4月中旬,记者在怀化市沅陵县凉水井司法所,采访这位因尿毒症两次换肾的司法助理员时的场景。

(4月11日上午,曾祥伟从药盒中取出一把抗排斥药准备服下,这种药主要用于预防器官移植后产生排异反应。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毅 摄)

然而,曾祥伟的日子并不像他的语气那么轻松,他现在一三五正常上班,二四六得抽出半天去医院做透析,病痛让这个曾经150斤的壮汉瘦成了86斤的干瘪“老头”。

但只要一说起调解工作,曾祥伟的精神就会为之一振,干练从容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这的人好说话,一般的纠纷好调解,就是涉及山林、坟地的会麻烦一点,容易引发宗族之间的大冲突。”

(4月11日上午,曾祥伟(右二)在凉水井镇凉水井村调解一起修路占地纠纷。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毅 摄)

(2018年,曾祥伟(左)看望当时的扶贫对象村民。通讯员 供图)

7年前的一次调解,让曾祥伟记忆深刻,“那起纠纷差点酿成大械斗。”

2018年,一位张姓老人过世,张家人看中了彭家人的一处土地准备下葬,彭家死活不同意,一来二去,两个家族爆发冲突。

接到消息,曾祥伟“出了一身冷汗”,他深知家族矛盾处理不当有可能激化成案件。“我一边打电话叫同事无论如何拦住彭家人,一边骑着摩托连夜进村。”

虽然心急如焚,曾祥伟却没有贸然介入调解,他挨家挨户打听情况,终于找到了一个最佳切入点,张姓过世老人的一个女儿,嫁给了一位彭家人。他找到两口子,“两家人一旦起冲突,你们两个的日子还过不过?”

成功说动两口子后,由他们带着曾祥伟挨个说服两家的老人。当曾祥伟最终跟着老人下葬的队伍离开彭家所在的村子,他已三天三夜没合眼。

“如果不是这两口子,只靠我和其他村镇干部,很难调解成功。”曾祥伟感慨道,“调解工作不能急,一定要细心。”

(2016年,曾祥伟(右)为调解对象送赔偿款。通讯员 供图)

在岗32年,曾祥伟总结干好调解工作的诀窍就是要有“三颗心”——诚心、细心、耐心。

凉水井镇的乡亲们都管曾祥伟叫“曾司法”。前不久,百合村两家人因为其中一家的水管漏水天天吵架,村支书曾南嘉几次说和不成,只得求助曾祥伟。他到场调解,两家人很快握手言和了,“‘曾司法’处事最公正,他说的我们服气。”

“只要有矛盾纠纷,无论是饭点还是半夜,他随叫随到,调解的时候还会给村民们普法。”曾南嘉说,百合村是个常住人口800多人的大村,矛盾纠纷却很少,村民法治意识强,2016年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在这背后曾祥伟付出良多。

2017年,曾祥伟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2021年获评“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

荣誉簿越来越厚,在百姓中的口碑越来越好,曾祥伟的身体却每况愈下。2004年、2007年,他两次换肾,2022年,他的身体再次“报警”。

“那时候他总是无缘无故呕吐,眼眶上有紫块,我逼着他去医院检查,才发现移植的肾早就坏了。”曾祥伟的妻子黄丽华说:“当时情况非常糟糕,不得不考虑风险极高的第三次换肾,从那之后必须每周做透析来维持身体机能。”

“虽然我老是抱怨他只顾工作,家里的事都丢给我,但我心里挺佩服他的敬业精神,也不想拖他后腿,就是担心他身体吃不消,毕竟两个孩子还小,万一……”黄丽华有些哽咽。

望着情绪有些激动的妻子,曾祥伟抿着嘴别过头去。

(4月11日上午,采访中黄丽华谈起对丈夫身体的担忧不禁哽咽,曾祥伟抿着嘴别过头去。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毅 摄)

妻子的支持和付出,曾祥伟心知肚明,但他有自己的坚持。早在2007年第二次换肾后,领导准备调他到县局机关工作,他和黄丽华商量,“我坐办公室不习惯,就是喜欢和群众打交道,调解工作让我感觉更充实。”

曾祥伟觉得,调解工作意义重大,“如果调解不成,下一步就是司法诉讼,在农村,一旦打官司,就是撕破了脸,两家也就结仇了。”

近3年来,病情加重的曾祥伟没有停止工作,他参与调处各类纠纷近300多起,调解成功率超9成,制止群体性械斗3起,防止民转刑案件3起,调解协议涉及金额600余万元。

“我这个病做透析的话,维持得好还有一二十年的生命。”曾祥伟朴实地说,他想用有限的生命为乡亲们做点实在事,给子女做一个榜样,就算没白来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