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位于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东兴化工园区凯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碳四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技术人员正在逐个调试设备,细致检查细节,确保质量达标,为今年6月份投产做准备。
碳四新材料是以石油炼化副产物碳四馏分为原料,通过深加工技术制成的高附加值化工新材料,兼具环保性和高性能,广泛应用于绿色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该公司战略规划部部长陈长云介绍,一期项目总投资30亿元,是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投产后可将碳四原料“吃干榨净”,脱氢反应副产物无缝衔接下一个生产环节,废气回收系统将火炬气转化为生产燃料,形成资源闭环利用。
“这一项目不仅展示了企业在绿色化工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也体现了沧州市在推动绿色化工产业发展上的坚定决心。通过高效整合资源和技术革新,该项目成为沧州市绿色化工产业体系的亮点。”沧州市工信局副局长马建栋说。
绿色化工产业是沧州市的主导产业,涵盖石油炼化、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产业等,拥有省级化工园区9家。近年来,沧州市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制定实施绿色化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深耕基础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关键领域,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推进重点项目延链补链强链,加快绿色化工向高端化迈进。
在位于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沧州临港金诚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内,刚刚下线的液体烧碱经过有序灌装后整齐地堆放在货车上,准备运往该辖区内的河北晋邦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河北科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金诚化工拥有年产16万吨的离子膜烧碱装置,在生产烧碱的同时,还会产生副产品氢气和氯气。通过化工三路的管廊系统,这些副产品被输送到沿线其他企业使用,产品、副产品乃至废料都变成流动的资源。“过去氢气只能直接排空或点燃,现在作为产品出售,每年新增经济效益4500万元,更重要的是生产方式实现了低碳环保。”金诚化工总经理罗刚介绍。
在这条循环经济链中,金诚化工既是起点,也是终点。河北晋邦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河北科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浓碱水,正是金诚化工制造烧碱所需的原材料,从而实现了循环经济链条的闭合。“几家企业的紧密布局极大地节省了物料运输成本,也降低了能源消耗。”科迈新材料总经理邢生凯说。
截至目前,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企业产业关联度达93%,各家企业无需离开园区即可获取所需原材料和产品市场,形成了一个完整高效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位于渤海新区黄骅市港城产业园区的河北鑫海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主营中外石油贸易和石化产品加工销售、物流仓储等业务,是河北省首家拥有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批准的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进口权的“双权”企业。公司依托沧州黄骅港优势,打造“油头化尾”新材料基地。目前,总投资500亿元的鑫海化工新材料基地项目正在加速建设中,预计2027年正式投产。项目建成后公司将实现芳烃、烯烃等产业链下游中高端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一个个绿色化工项目的推进标志着沧州市在绿色化工领域的持续深耕与发展,也展现了沧州市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心与成就。(经济日报记者 王胜强)